截至2023年8月31日,滬市主板1685家上市公司全部完成2023年半年度報告披露??傮w看,滬市主板上市公司克服多重不利因素影響,經營業績保持穩定,穩就業、保民生作用明顯,科技創新動力涌現,消費端加速修復,顯示出今年以來出臺的各項政策效應正在不斷釋放,也直觀反映出我國經濟的巨大發展韌性和潛力。
一、整體業績保持穩定,虧損面顯著收窄
2023年上半年,滬市主板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24.93萬億元,同比增長2%;凈利潤2.32萬億元、扣非后凈利潤2.23萬億元,同比分別微降2%、1%。與2019年同期相比,上述3項指標分別增長31%、16%、21%,年均復合增長率7%、4%、5%。其中,實體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0.32萬億元,同比增長2%;凈利潤1.08萬億元、扣非后凈利潤0.99萬億元,同比均下滑7%。分季度看,走出先降后升曲線,較之一季度、二季度3項指標環比分別增長9%、5%、6%。更為可喜的是,企業經營造血能力明顯恢復,實體公司上半年實現經營性現金凈流入1.28萬億元,同比增長22%。
從盈虧面看,2023年上半年,1427家公司保持盈利,占比近9成,其中746家公司實現凈利潤同比增長,116家公司扭虧為盈,較上年同期合計增加80家,凈利潤同比下滑公司較上年同期減少69家。虧損公司方面,258家公司上半年虧損,相較上年同期、2023年一季度分別減少6家、22家,合計虧損額較上年同期大幅收窄約50%,虧損公司家數、金額均明顯好轉,虧損面顯著收窄。
二、穩就業作用突出,促消費勢頭強勁
在穩經濟、穩增長的同時,滬市主板公司持續發揮穩就業、保民生的關鍵性作用,以點帶面穩固就業基礎。截至2023年6月末,滬市主板公司合計吸納就業人數約1700萬人,以GDP占比測算,預計間接帶動就業人數2億人;上半年合計支付職工薪酬2.16萬億元,同比增長7%。其中,以醫藥生物、電力設備、國防軍工為代表的高技術產業職工薪資同比增長15%,科技創新拉動高質量就業效應開始顯現。此外,北大荒、蘇墾農發、農發種業等糧食生產企業供應穩定,有力保障食品安全。
伴隨多項擴大內需政策落地實施,市場消費潛力持續釋放。線下消費場景加快恢復,接觸性、聚集性消費明顯回暖,酒店餐飲、旅游景區、電影院線行業凈利潤同比均實現大幅扭虧,已接近2019年同期水平;線下百貨商超凈利潤同比大幅增長46%。出行方面,航空、鐵路運輸客流量恢復明顯,航空機場虧損大幅收窄8成,且二季度比一季度又有顯著改善,收入、凈利潤環比增速分別為20%、38%;與之相對應,鐵路公路凈利潤同比增長73%,也呈現持續好轉的態勢。終端消費品端,食品飲料、美容護理、家用電器等商品服務消費持續向好,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15%、59%、14%,汽車行業上半年同比增長3%,二季度同比增速41%,環比增長40%。
三、央國企發揮“壓艙石”作用,民企邊際改善趨勢明顯
分所有制看,國有企業頂住壓力,充分發揮穩經濟的“壓艙石”作用。2023年上半年,滬市國有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%,凈利潤同比基本持平,較2019年同期分別增長30%、16%,上半年實現凈資產收益率5%,高于市場整體水平。國務院國資委下屬央企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1.00萬億元,凈利潤0.63萬億元,貢獻超4成收入、近3成凈利潤,與2019年同期相比,增長36%、52%;二季度環比增速分別為8%、14%、12%。這其中,京滬高鐵大幅扭虧,凈利潤增幅逾5倍;四川路橋凈利潤同比增長23%;中國中冶、中國中車等“中字頭”央企凈利潤實現穩健增長。
民營企業短期利潤承壓,但邊際向好趨勢顯現。2023年上半年,滬市主板民營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%,凈利潤同比下滑9%,但二季度營業收入環比增長8%,扣非后凈利潤環比增長6%,多項經營指標實現修復,且環比增速快于國企。更為欣喜的是,民營企業經營質效亦持續提升,上半年經營性現金凈流入同比增長17%,二季度現金流環比大幅改善,期末資產負債率較年初下降0.56個百分點。隆基綠能、福耀玻璃、海爾智家等一批代表性民營企業上半年凈利潤實現超兩位數增長。
四、上下游盈利分化收斂,高技術產業增勢良好
在消費持續復蘇和大宗商品價格回落影響下,上下游盈利結構有所調整。上游采掘行業周期輪動,煤炭、有色、石油等行業經營業績由增轉降,凈利潤分別同比下滑29%、24%、7%。在原材料價格下行推動下,火電行業業績明顯回升,帶動以發電為主的公用事業行業凈利潤整體增長近30%。中下游行業方面,隨著上游價格逐步傳導,造紙、化纖、橡膠及塑料行業上半年凈利潤雖出現同比下降,但二季度環比已有所改善,較一季度分別增長近6倍、3倍和51%。此外,值得關注的是,房地產上半年增速轉正,收入、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4%、2%,其中二季度增速明顯,帶動建筑材料二季度凈利潤降幅環比有所收窄。
作為穩定產業鏈、供應鏈的核心行業,設備裝備制造行業保持較快增速,機械設備、電力設備、國防軍工等行業凈利潤同比增長8%、13%、24%。其中,高技術制造業展現出較強的發展勢頭,逐步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,軌交設備、航空裝備、通信設備等行業凈利潤增速分別增長10%、29%、15%?,F代服務業亦增勢良好,隨著數字化發展持續深入,信息服務需求不斷擴大,信息傳輸、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凈利潤同比增長10%,三大運營商產業數字化、云等新型業務快速增長,上半年合計收入超9812億元、凈利潤超1017億元,同比分別增長7%、9%。此外,高水平科技服務需求亦持續提升,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凈利潤同比增長9%。
五、科技創新動能不減,ESG理念推動綠色轉型加快
多重壓力下,滬市主板公司仍不斷加大研發投入,夯實長期發展根基。2023年上半年,滬市主板實體公司合計研發支出約3124億元,同比增長6%。高技術行業依托高強度研發驅動,經營業績實現較快增長,核心關鍵技術不斷突破,國防軍工、通信、電力設備行業研發支出增幅達34%、25%、17%,凈利潤增長24%、9%、13%,實現了研發增長與業績創優的正向循環。高強度研發的代表性企業中,中國中車CR450動車組研制取得階段性成果,相對交會時速891公里創世界新紀錄;中國電信旗下天翼云突破超大規模資源池調度等多項關鍵核心技術,算力分發網絡平臺“息壤”成為首個跨域跨服務商的算力調度平臺;中國電建持續推進規?;I掀∈焦夥こ探ㄔO、風光耦合制氫關鍵技術等前瞻技術儲備,強化能源電力新興業態引領。
滬市主板公司持續踐行ESG理念,推動綠色低碳轉型步伐加快。采掘、鋼鐵、化工等傳統產業積極轉型,陜西煤業、中煤能源等推進煤基產業鏈綠色轉型升級,發展太陽能和風能等低碳能源替代;寶鋼股份重點工序能效達標桿比例81%,節能18萬噸標煤,完成年度25萬噸目標的72%;紫金礦業投入環保生態資金6億元,恢復植被面積253萬平方米。綠色能源產業穩步發展,光伏方面,上中游光伏設備營業收入、凈利潤增速分別達24%和21%;下游光伏發電量亦明顯增長,三峽能源、中國核電、上海電力上半年光伏發電合計155億千瓦時,同比增長20%;新能源汽車方面,零部件企業新能源業務占比持續提升,愛柯迪上半年新增訂單中,新能源相關訂單占比超過90%;多家整車廠商新能源汽車銷量再創新高,行業龍頭之一的廣汽集團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增長118%、109%。
六、重點領域投資加碼,“新三樣”出口表現亮眼
穩投資政策持續發力,固定資產投資穩定增長。2023年上半年,在一攬子政策的帶動下,滬市主板實體公司購建長期資產支出合計1.32萬億元,同比增長16%。一批代表先進生產發展方向的高技術制造產業投資增長迅速,計算機、電力設備、汽車、國防軍工產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40%、30%、16%、16%?;A設施建設亦保持穩定增勢,公用事業、交通運輸等基建相關產業投資支出同比分別增長38%、33%。中國建筑、中國鐵建、中國中鐵等9大龍頭基建公司上半年新簽訂單合計約8萬億元,同比增幅近9%。綜合考慮基建投資建設周期,預計基建投資將在較長期間內帶動相關產業發展。
外貿出口在總體保持穩定的基礎上,呈現更高科技含量的新格局,“新三樣”出口強勁。港口數據顯示,上港集團、寧波港、青島港三大港口運營公司上半年完成貨物吞吐量12億噸,集裝箱吞吐量5958萬標箱,同比分別增長6%、5%。同時,外貿出現結構性變化,“新三樣”出口表現亮眼。光伏設備、汽車行業海外創收同比增長40%、33%。具體看,光伏設備企業福萊特和福斯特上半年實現海外收入22億元和19億元,同比增長53%和14%;整車企業上汽集團海外銷量53萬輛,同比增長40%,其中在歐洲市場的新能源銷量占比超過50%,并且已連續4個月單月銷量突破2萬輛;宇通客車新能源客車累計出口量超過3700臺,在海外30多個國家形成批量銷售并實現良好運營;汽車零部件企業華域汽車積極參與全球汽車產業分工,融入全球汽車產業供應體系,上半年海外創收157億元,同比增長13%。
七、并購重組助力提質增效,金融持續讓利實體經濟
滬市主板持續發揮金融服務實體功能,支持上市公司利用資本市場工具提質增效,加速業務板塊轉型升級。2023年上半年,共披露19單重組方案,涉及金額合計185億元。具體看,部分公司利用重組實現產業轉型。中船科技重組注入風電等相關新能源領域資產,積極向新能源領域轉型發展;部分公司通過重組理順內部架構,整合同類業務,中航電子吸并中航機電,實現了航空電子系統與機電系統深度融合;部分公司利用資本市場盤活存量、防范風險,房地產企業陸家嘴、格力地產積極實施資產重組購買資產,配募金額合計136億元。
另一方面,上市公司融資規模保持穩定,金融持續讓利實體企業。2023年上半年,滬市主板實體公司合計融資規模6.84萬億元,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,其中民營實體企業融資規模增長2%。此外,10余家房地產企業披露再融資方案,計劃募資金額合計超500億元,大名城、保利發展等公司融資事項已獲審核通過。上交所債券市場發揮積極作用,上半年滬市主板公司發行公司債規模合計4036億元,同比增長31%,加權平均利率3.18%,同比下降0.05個百分點,其中新增發行科技創新債規模231億元。金融讓利實體方面,滬市銀行的公司類貸款及墊款余額合計約88萬億元,較年初增長13%;銀行業平均凈息差1.82%、凈利差1.72%,同比分別下降0.15個百分點和0.14個百分點,金融行業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持續加大。
八、市場估值結構改善,藍籌股、科技股交易額提升
2023年以來,滬市主板公司市場估值結構進一步改善。一方面,優質藍籌公司估值提升,千億級公司較年初凈增加3家,百億級公司凈增加12家,增加公司主要分布在傳媒、醫藥生物、計算機等行業。央企估值顯著修復,滬市270余家央企累計漲幅平均數為10%,中位數為8%,分別跑贏大盤8.7、6.5個百分點;中國科傳、人民網等5家央企累計漲幅超100%,13家央企累計漲幅超50%;傳媒、通信、計算機等行業央企漲幅居前,分別達89%、26%、25%。另一方面,“炒小炒差”現象有所遏制,年初至今滬市風險警示板塊下跌4%,板塊內7成以上股票股價下跌,風險警示股票平均跌幅9%。
與此同時,市場交易額向龍頭企業、科技創新企業進一步匯聚。優質藍籌股更獲市場青睞,年初以來,市值千億以上、500億以上公司成交額占比分別為24%和38%,相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2個、3個百分點??萍紕撔履芰Τ蔀槠髽I投資價值的重要支撐,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重超過10%、5%的公司,年初至今的成交額占比分別達到10%和22%,相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4個、5個百分點,計算機、通信、國防軍工、電子等行業成交額占比均呈現上升趨勢。
九、回購增持傳遞信心,中期分紅漸成風氣
2023年以來,滬市主板公司新增披露回購計劃74家次,擬回購金額上限合計逾400億元,新增計劃實施金額合計約83億元。其中,海爾智家、上汽集團斥資回購金額分別達30億元、20億元,恒瑞醫藥、梅花生物、明陽智能回購金額均超10億元。增持方面,新增重要股東增持計劃55家次,擬增持金額上限合計超105億元。杭州銀行、四川路橋、海爾智家等公司大股東紛紛實施大額增持,以真金白銀傳遞對上市公司的充足信心。此外,近期20余家公司大股東、董事、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提前終止減持計劃或披露承諾不減持公告,攜手并肩穩定市場預期。
中期現金分紅家數和總量都有新突破。近期,滬市主板合計61家公司推出中期分紅方案,現金分紅總額達1846億元。其中,央企控股公司發揮“領頭羊”作用,積極分紅回饋投資者。三大運營商、“三桶油”均推出大額分紅計劃。其中,中國移動現金分紅476億元,中國石油、中國石化、中國海油分紅金額分別為384億元、258億元、174億元,中國電信分紅金額達131億元,現金分紅比例超過65%,中國聯通、寶鋼股份均分紅超20億元。除此之外,安井食品、愛瑪科技等一批民營企業也紛紛進行大額現金分紅回饋股東,與股東共享發展成果。
十、曲折式前進態勢明顯,業績修復基礎預計將不斷鞏固
滬市上市公司2023年半年度報告顯示,2023年上半年,滬市主板仍有部分公司和行業業績處于低位運行。其中,258家公司經營出現虧損,146家公司業績下滑超50%;鋼鐵、化工行業凈利潤同比下降80%、52%,且二季度降幅相較一季度進一步擴大,半導體、消費電子凈利潤同比下滑67%、4%。近600家披露海外收入的公司,上半年合計海外收入降幅10%,農化制品、玻璃玻纖、紡織服裝降幅較大。此外,房地產行業上半年業績雖有所好轉,但償債壓力仍然較大,流動性風險仍需關注。
展望下半年,隨著我國經濟恢復向好,市場需求逐步擴大,供需關系不斷改善,上市公司業績將大概率加速回歸穩步增長軌道。同時,上半年出臺的各項穩經濟政策也將在下半年發揮出更大的拉動效應?;谏鲜鲞@些有利因素,疊加上市公司自身不斷加快的科技創新和轉型發展步伐,上市公司業績修復基礎將更加穩固。